谁提议谁干!谁心软谁干!谁能干谁干!谁老实谁干!这是最近多个党媒包括新华社、国家通讯社痛批的一种怪现象,更多的出现在党政机关公务员单位,当然也少了不了事业单位。“铁饭碗”永远解决不了公平公正的问题,拿着同样的工资待遇,累的累死,闲的却在一边看戏,还经常风言风语说闲话。明明因工作能力问题,被调整到其他辅助岗位,或者分工调整干些鸡毛蒜皮的零碎活,工作轻松省心,但待遇却一样不少。到了享受待遇和提拔晋升的时候,一论资排辈,人家还占先,你说气人不气人?
出现这种现象,主要是由三方面主因引起的:
1、人浮于事。单位人多事少,职能发挥不到位,对工作质量要求不高,只求过得去,不求过得硬。日常工作全靠应付,只要不出疏漏,不挨板子,就算是完成了任务。突发性工作或者重要工作,就压在一两个人身上,或者交由少部分能力强的一力承当,明明大家齐心协力正常工作时间就能完成的事,非得要几个人加班加点,忙得不亦乐乎,其他人却依然在过清闲的日子。
2、专业性不强:党政机关的工作,多是综合管理类,专业性不强,只要认真努力,都能成为行家里手。因而踏实肯干的人,什么工作都要承担,不会发生不会干或者能力不足的问题,只有愿意不愿意干的问题。
3、缺乏激励机制:年终考核,优秀名额有限,仅有的都让领导占了,其他人想都不用想。提拔晋升名额少,区域内所有的都在争,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,不仅仅是工作量和工作能力,累死累活也轮不到自己,干多干少的人机率都差不多。工资按原始条件晋升,和工作没有关系,绩效工资不体现绩效,干好干坏一个样。“大锅饭”的分配方式,论资排辈的奖励方式,解决不了公平公正的问题,也激发不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。
人浮于事,人多事少,让部分人有了偷懒的可能性;专业要求程度不高,让老实人没有了干不了可以不干的借口;缺乏激励机制,让谁心软谁干、谁提议谁干、谁老实谁干、谁能干谁干成为公务员队伍中的一种普遍存在的怪现象。能干的人累死,却得不到应有的待遇;偷懒的闲在一旁,却一点损失都没有,还可以理直气壮地争待遇。体制不变,这种现象不会发生根本性转变。